高原散文《读不懂黄河》
一首诗这样写道:
在远方的土地上
你读不懂我的黄河
在古版的典籍上
你读不懂我的黄河……
这诗一下打动了我。说来惭愧,我生在黄河边,守着黄河,可至今也没读懂黄河。
对黄河最初的认识,还是来自书本上。从读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开始,直到大学,有关黄河的诗词、文章和书籍读过不计其数。所有这些作品,如同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,前追后逐,浩浩渺渺,令人应接不暇。然而面对同一黄河,古今多少作者却又仁智相见,或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;或说黄河
是民族的象征;或说黄河是条狂暴的巨龙,是中国的忧患……面对人们带着感情色彩的众多评说,我莫衷一是。读来读去,读不懂黄河。掩卷细想,或许要到黄河边上,亲自体会一番,才能读懂?
第一次见到黄河,是在九岁那一年的春天,站在岸上望去,黄河如一片向下漂移的黄土地,深沉舒展,波澜不惊,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。
进城之后,黄河也看得不新奇了。直到第二年夏天,黄河第一次震撼了我。
大雨连续下了五天五夜,黄土高原仿佛被泡成了一摊泥,正在一块块地流走 。
从离城很远的地方,便可听到一种沉闷的声音。及至望见黄河,我惊呆了。黄河水面比平时宽阔了一倍多,河面上恶浪排空,如同万千座黄土山头在崩塌。大水冲出河岸,漫进了县城。街上是一尺多深的洪水泥浆,满城百姓排水垒堰,乱作一团,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。县里一群领导蓬头赤足,奔走在泥水中,那场景令人想起《理水》中的赤脚大员们。这一次,我看到了它的暴烈。心中若有所思,却又理不出头绪。
八二年回县城工作,从此就守着黄河,喝着黄河水,有功夫细细研读黄河了。几年间,看春日开河,看夏水暴涨,看深秋山寒水瘦,看隆冬冰封雪盖,看浪花里船来船往,看大河上日出日落。一年四季,朝朝暮暮,黄河的风韵尽展眼前,纤夫的号子,艄公的歌谣,黄河上的传说,传响两岸。从脚下这片丰厚而贫瘠的黄土地上,从晋陕峡谷两岸的千沟万壑中,从父老兄弟背朝天的姿影中,从流传千百年不变的风土人情中,我觉得,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黄河,但这感受却又说不清,道不明,我仍然读不懂黄河。
夏日黄昏时节 ,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河岸上,沐着河面上新生的晚凉,默默地注视黄河,如同阅读流淌的文字。这时,我常常想起王阳明坐在竹子面前“格物致知”的故事,他终于没格出个名堂。我阅读黄河,读来读去,也读不出个头绪。于是我想,或许是因为只守着一点,坐井观天,管中窥豹,不见全面的缘故吧!
近两年,因工作关系,有幸自托克托,到三门峡的这段黄河走了个遍。看着三门峡惊涛骇浪中挺立着的中流砥柱,看着黄河从壶口飞流直下,激起万道水柱,看着它从龙门夺路而出,猛浪若奔的情景,一种江山依旧,万古不移的感想油然而生。再看三门峡水电站、天桥水电站,看大禹渡提水工程,看新落成的黄河林带工程纪念碑,看火车从风陵渡大铁桥上驶过,却又分明使人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,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。
在永济县古蒲州城附近,我看到了寻觅几十年,最近才挖出半截身子的四头镇河大铁牛。据史书记载,铁牛为唐玄宗时所铸,每头有十六吨重。当年八头镇河大铁牛雄踞黄河两岸,威风凛凛地扯起一座大浮桥。然而曾几何时,铁牛便镇不住了黄河,反被黄河卷入水中、沙埋泥淤千余年。现在,河这边的四头铁牛有幸被人解救,而河对岸的四头却仍不知在什么地方。在离掘出铁牛不远的地方,是王之渙登临送目,写下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鹳鹊楼遗址,现在是连只砖片瓦也看不到了。连蒲州城的城墙,也已被黄河带来的泥沙掩埋的只剩下二三尺高的几截断壁。抚今追昔,都使人起一种人世沧桑,千古兴亡的感慨。
-
-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女子,请好好爱她(女子六七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淡淡的友情,淡淡的爱(淡淡的爱着海流山川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和你一起走过孤独(和你一起走过更多美好日子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空间友情永远珍惜(友情永远在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无言亦是友(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一句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难舍难分(难舍难分日本电影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朋友别哭(《一晃就老了》)
-
2024-06-26 13:06:10
-
- 致同桌的你(写给同桌的你作文600字)
-
2024-06-26 13:06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