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菊韵】十年问一计(小说)
老梁退休后,经常住在乡下,他的任务是每天从早到晚,小心翼翼地侍候着自己的百岁老母亲。
话说近来一个晚上,老梁将家里收拾停当、准备上床时,手机突然响了一声,拿来一看,原来是儿子知富发来的微信:“爸爸,明天是礼拜天,我们公司放假。我有个问题,想当面请教爸爸。您有空吗?”
老梁看后,不假思索地回了两字:好啊!
就在放回手机的那一刻,一种莫名的感慨,陡然从老梁的内心生起。
一
儿子结婚已逾十年,孙女、孙子也都上学了。可脾气同样倔强的父子俩,虽然经常见面,但双方一直没有多余的话语。无论家里家外,不管大事小情,知富从不向老爸请教一句;老梁也坚守自己的“教子三说”:小时候听话多说,长大了尽量少说,结婚后不问不说。
知富无论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上,哪怕遇到再烦人的事,哪怕老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老梁也是不慌不忙,不言不语,坦坦然然,若无其事。
为此,老伴不知抱怨他多少回,好问歹问不知多少次,可老梁总是淡然一笑,或咳嗽几声,反正不回老伴半个字!
老伴很是迷惑,当追问快要达到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时,老梁这才摘下额上的老花镜,放下手中的圣贤书,双目稍稍一合,两眉微微一翘,晃悠着光亮的脑袋,慢声细语道:
子曰: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……古圣云:玉不琢,不成器;禁于未发之谓豫……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;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……当其可谓之时!
老伴听得似懂非懂,激动不已,就象吃了兴奋剂,立马凑上前一声尖叫:“哎哟喂!这个死老头子,你终于开口啦!请你不要文乎文乎的好吗?赶紧地快给我解释解释!”
老梁吐出一串烟圈,看了下老伴,微笑道:孔子曾经说过,教导学生,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时,就不去开导他;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时,就不去启发他。
比如有块玉石,如果不狠心、没恒心地去仔细雕琢,那日后又怎能成为人们喜爱的玉器呢?
三十多年前,我也没学到这些古训。其实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好教育的。如果那时我有大智慧,能够有效地淡化你对儿子时时处处的溺爱,如果对他能保持严格的要求,那我就能把知富的不良习惯,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……
可这个世上,哪能买到后悔药噢!哎!到了孩子十四五岁,已经染上游戏瘾了,你再想去禁止他,谈何容易!哪怕你讲的道理再好,他都要与你逆着来。我知道,儿子对我的成见,至今都没能化解哟!
教育孩子的事,学问大着呢!儿子早就成大了,他自己的问题,我们必须放手,让他自己去处理,一个人应该承担的代价,谁都替代不了。越俎代庖的事,我是肯定不能干的!如果不认同,你就是金玉良言,他也不以为然,唠唠叨叨盯着他,效果适得其反!除非他主动来请教我,那我也会掏心掏肺,这就叫“当其可谓之时”!
老伴若有所悟,低头反省道:儿子小时候那么聪明,都怪我护短太宠他了,不然现在哪能吃这么多的苦啊!
二
次日上午十时许,正当老梁专心致志在为百岁老太按摩脚心时,老母亲说:“你快到外去看看!”
老梁问:“妈,咋啦?”
老太说:“嘿!车子都开到门口了,一定是我孙子、重孙回来喽!”
老梁这才明白,刚要站起,老伴、儿媳,还有孙女、孙子,拎着大包小包,“姆妈”“奶奶”“老太”,一代人一称呼,喊着说着笑着,吱吱喳喳,一窝蜂地进屋来了。
只见儿媳、孙媳一前一后,给老太太来了个搂肩靠脸礼;老太太的脸上,顿时乐开了花!随即婆媳俩,一个给老太梳妆头发,一个又在为老太捏肩膀。
重孙女、重孙子也不甘示弱,赶忙跑过来,把爷爷支开去,一人一个脚,为老太太按摩起来。眼看孙女孙子抢了自己的“专利”,老梁“嘿嘿”不停地笑着。
此时,儿子知富已跨进了门,说:“爸爸,外边的阳光这么好,我请您到乡间小道上散散步行吗?”
看着儿子一脸的英气,老梁欣然答道:“好啊!”随即和老太打个招呼,与老伴交待已准备好的中饭菜。
知富催促地说:“爸爸,我买了一袋子奶奶和您喜欢吃的东西了!中饭菜没问题,您不相信妈妈,还不相信您儿媳?”
“相信相信,我都相信!”老梁笑呵呵地随着儿子,漫步在门前小溪南岸的水泥路上。
“知富啊!我们父子俩有多久没谈过心了呀?”
“爸爸,我不是一直很忙嘛!再说我还怕挨您批评呢!”
老梁问:“儿子你长大后,我哪有无故批评你的呀!有什么问题,你就放开说!”
知富说:“爸爸说的也是,一晃我也快到不惑之年了。大学毕业十五年,我一直在这家集团公司奋斗,虽然我也有缺点,还有不如人的地方,但我一直在努力啊!”
老梁停下脚步,看到儿子眼中隐含抑郁,问道:“怎么啦?我看你现在的工作挺好的,你还不满意?”
知富感觉爸爸的目光有点刺人,于是低下头轻声说道:“也不是不满意,只是……只是感觉自己的进步太慢了点!”
“走,我们边走边说。你说进步太慢,怎么讲?”老梁怕再次堵了儿子的言路,立刻语气缓和地说着并走到了前边。
“爸爸,论文凭,论能力,论业绩,论人缘,这些我都不比他人差,有的方面我做的比他们还要好!我在集团中层正职六年多了,有两次可进领导班子的机会,为什么都被不如我的人抢走了呢?我知道爸爸一直反对搞送礼献媚腐败那一套,是不是我正缺了这条而屈于人下呢?正是没能跨上这个台阶,无形资产升值统统不谈,光我每年的收入,就少了好几万啊!……”知富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没被提拔的不满、原因与损失!
“那你现在又有什么打算呢?”老梁回头看了看儿子。
“我也不知怎么办?就是一直忍着,但我觉得很郁闷、很难受,所以才来请教老爸的!”
老梁略加思考,缓缓地对儿子说:“我们先别急于寻求答案。这样吧,我给你讲一个故事,看能不能对你有点启发?”
三
老梁说,在明朝嘉靖年间,江西有一位读书人,姓俞名都,从小聪明好学,满腹圣贤经纶,十八岁考中秀才,在当地享有不小的知名度。
俞都还与同窗好友,共同成立了文昌社,干嘛呢?做好事啊!这是一个慈善组织,他们募资出力,义务帮村民修桥补路,为乡亲做力所能及的难事、实事、善事,至于平时帮人写信、过年写对联,都不在话下。他们还经常开办儒家经典讲座,弘扬传统文化。
可是,自俞都考上秀才后,不管怎么努力,他的人生命运,却一直在走下坡路,直到四十七岁,还是一介穷书生,历次科考都名落孙山,平时只能靠教书养家糊口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
再说,俞都娶妻后,先后生养五子四女,可他又是灾祸连连。五个儿子仅活一个,还在八岁那年出门玩耍时一去无返,怎么找都找不着;四个女儿也剩一个,而且从小又得了怪病,平日沉默寡语,偶尔说上一句,也没人听明白;妻子整天悲恸欲绝,不久眼睛又哭瞎了。你说俞都倒霉不?
知富说:“那是肯定的,俞都真够倒霉的!”
老梁说,这位俞都老先生,自然痛苦不堪,再三反思也不得其解,总觉得自己一直非常努力,还为乡亲做了许多善事,更没有作恶犯科,为何老天爷总是这样不公呢?
到了实在走投无路时,他想到了求神拜佛。有好多年,每到过年时,他总要给灶神写一疏文,然后虔诚地焚烧祷告,可他多舛的命运,还是依然如故。
又到一年除夕夜,俞都像往常一样,再写疏文祷告灶神。正当一家三口冷清对坐时,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。
俞都感到很奇怪,大年三十夜,谁不回家与亲人团聚,会在这时光临我家寒舍呢?
当俞都打开门,只见一片耀眼白光,晃得他眼都睁不开。片刻之后,他才看到眼前是一位须发花白、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。
访客自报家门:我叫张轩,是个做生意的,赶路碰巧经过,没想到除夕阖家欢乐时,会听到你家人哀声叹气,所以想冒昧打扰探问一下。
惊讶不已的俞都,赶忙请访者进来就座。张轩环顾屋内一周,问道:看你家中最多的东西只是书籍,想必也是书香之家,可怎会如此光景?
一句问话,立马戳到了主人的痛点,俞都随即期期艾艾起来,全是怨天尤人的支支吾吾。没说一会,张轩甚感厌烦,于是,厉声喝道:你不必再吐槽了,你的情况,其实我早就知道了!
此时的张轩,已经顾不得主人的情面了。他大声地说道:你这个俞都啊,表面上看,象个正人君子,但你内心,一点都不地道醇厚!我问你,嫉妒、傲慢、报复、虚荣,这些做人的大忌,你哪一条没有?你自恃才高,终日巧舌如簧,就是写个疏文,都是满纸怨气愤懑!
俞都惊悚而又不平地反问道:坚持行善,我三十年如一日,我慎守读书人条条戒律,难道仅仅为了自己的虚名不成?
看到俞都心有不服,张轩也毫不客气,连发数问:
第一,我问你,你们文昌社有没有节约纸张的规定?你的同学经常用旧书糊窗擦桌,有辱斯文,你为啥不予制止?而你的行为,更不象话,你常把社里的纸笔拿到家里用,可是假公济私?更有甚者,你书写不能节约纸张,稍有一两个错字,就扔掉整张纸,这是你心浮气躁、心不在焉所致吧!
第二,我再问你,你们文昌社每月都有放生,但你总是在做做样子,哪次你是主动的?你嘴上说谨守杀戒,可你不但吃荤腥,还常将吃不完的鱼虾随手倒掉,真是言行不一!
第三,你不知积攒口德,总想巧言令色,对同窗好友都舌如刀箭,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。扪心自问,你还有一点厚道仁心么?
第四,你虽无淫行,却总有淫心。哪怕在路上,一遇上美丽女子,你就双眼凝视,心神荡漾,邪念不轨。
俗话说,头顶三尺有神明,不畏人知畏己知。这么多年来,你所思所言所行,一切天地皆知!如果你不思悔改,仍旧自以为是,那以后你受的恶报,只会越发厉害,躲避灾祸都来不及,你还妄想得到福报?真是天大的笑话!
此时的俞都,早已后背发凉,战战兢兢。只见他“扑通”一声,跪地哭求道:我的一切,全在先生洞察之中,叩求先生救救我吧!我一定痛改前非。您若不答应,我就长跪不起!
张轩见俞都态度诚恳,语气和缓地说:你也是个熟读圣贤书的人,你应该明白,做人当以真善为乐为本。但你的信根太浅,学后便忘,毅力太差。还有你的内心,充斥恶念,纠结缠绵,好比长了一地荆棘,还期盼收获甜美果实,真是可笑至极!
临离开俞府时,张轩扶起俞都说:要想改变命运,谁都靠不住,唯独靠你自己。我看你当下最重要的事,就是必须下大力气,将你心中恶念逐一驱除,这样才能趋吉避凶,只有改过迁善,才能心想事成。
现在我赠你纸笔,你要将平生所做恶事一一写出,不可有半点虚假隐瞒。
俞都听完张轩一番训示,这才大梦初醒,犹如醍醐灌顶,暗现光明,他再三叩拜谢恩,悉遵张公教诲,坚志重新做人。
后来的俞都,果然说到做到,遍改前非,力行善事,还改自号为“净意道人”。
三年后,朝廷首辅张居正,为子侄寻访德才兼优家庭老师,俞都幸被选中,随之赴京就任。从此以后,俞都人生,如同开了挂。万历四年,考中举人,次年又中了进士。
后经张首辅推荐,俞都应邀又到内监杨公家,为其五个养子授课。在五子拜见老师时,俞都意外发现,其中有一个年轻人,竟是他失散多年唯一存活的儿子,天下还有这么巧的事!
后来这位俞都老先生,自然很快带着儿子,回家拜见盲母。老妇人悲喜交加,双眼竟流出血来。这个儿子十分孝顺,心疼地舔着老母的血眼,老母亲竟然重见光明!
可喜可贺,接踵而至。俞都的儿子,后来娶妻,连生七子,个个享祖德厚报,人人得国家厚禄;俞老先生女儿,也早在俞公真诚忏悔行善之中,神志日渐恢复,终于过上了美好生活……
四
老梁说:“故事讲完了!”此时,如痴如醉的知富,还是意犹未尽。他不无感触地说:“啊呀!这个世界,真的太奇妙了!这么好的故事,爸爸为啥今天才讲给我听啊?”
老爸开心地说:“真的想听?那以后你就经常回来,爸爸一定满足你!”
老梁一抬头,父子俩已转回到了家门口。此时,饭菜已上桌,大家围在老太身旁。
孙女拿来一本《了凡四训》问:“爷爷,您给我讲讲了凡的故事好吗?”
老梁哈哈一笑:“咱家大孙女想学了凡先生啊,等吃过饭,爷爷就给你讲!”
一大家人坐下后,知富首先站起来,双手端起酒杯:“爸爸,听完您讲的故事,我好像突然有了主意。十年才问爸一计,不孝孩儿真后悔。知富以茶代美酒,拜敬慈父多教儿!”
知富妈甭提有多开心了,还学着老梁的腔调,正儿八经地说:“儿子啊,今天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,你爸给你起知富这个名字,有两层含义:一个是,知富就是知足,富字的本义,是不求多少钱财,只要家中有一口田就足够了,知足才能常乐;二个是,知富要能知父,能知父母之恩,才有报国之根!”
就在此时,小孙子又从老梁书桌上拿来一本《弟子规》,向爷爷边躹躬边说:“爷爷,等吃完饭,我背《弟子规》给您听!”
知富媳妇说:“宝贝,你要记住爷爷的话,《弟子规》不仅要能背,我们还要一起做到!”
老太一直笑不拢口,还念念有词地说:“《弟子规》好!我是享的《弟子规》福!快吃饭吧,大家吃饱了,学习才有劲啊!”
……
(壬寅年二月初八)
北京癫痫最好的医院-
- 春_12
-
2022-03-30 22:05:00
-
- 一念执着,一念成魔
-
2022-03-30 21:36:33
-
- 红尘陌上,弹一曲琵琶吟
-
2022-03-30 20:40:16
-
- 父亲_8
-
2022-03-30 16:00:22
-
- 在春天,有一种美叫“岸边新柳绿”
-
2022-01-15 12:36:27
-
- 【梧桐花】当清风捎来春的消息,整个身心为之振奋
-
2022-01-15 12:30:04
-
- 【散文风】 一棵橡树的爱情
-
2021-12-30 12:58:14
-
- 在冬天看两棵树(田一洁)
-
2021-12-22 12:44:46